免费、开源
快速、简单
都市新闻网 > 新闻聚焦 > 正文
大家就在身边——兼评贺疆之《记得那年同坐》
时间:2019-09-19 08:18:18 来源:互联网

贺孟章

初读贺疆的文章,是她为《平乡历史文化概览》一书写的序言既见平乡,深为她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自如的语言驾御能力所折服,沉睡了两千余年的诗经典故在贺疆笔下,便如润得了玉净瓶水一般苏醒过来,丰润绰约且深情款款的,走进了今天的生活之中。

最近,拜读了贺疆的美术史论《记得那年同坐水墨丹青里的中国美术史》一书,更为她那全面深湛的艺术造诣,和敏捷高妙的艺术灵感所折服。如果说既见平乡一文是一曲清澈潺潺的山泉令人陶醉,那么《记得那年同坐》一书,则如汪洋大海,让人向若惊叹了。该书对中国美术史的析源辟流和评定论述,似站在了艺术的岳岱之巅挥划指点,把书画的历史渊源及流派的生变,条分理析,切评确断,让人宛如在目,了然于胸;对名画佳构的解析,一似放舟于西湖、漓江之上,丽水艳石迤逦迭出,让人美不胜收。

《记得那年同坐水墨丹青里的中国美术史》贺疆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文化艺术,是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流派风格的形成及变化,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也往往是国家兴衰的一根敏感神经。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研究文化艺术的历史,也是在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

贺疆在《记得那年同坐水墨丹青里的中国美术史》一书的序言中说道:读画是在读史。因为画作背后是时代大背景、人文大背景。时局的安定与否,直接决定着个人命运的安宁祥和或颠沛流离......只手握笔的文人画者能做的只是在画纸笔墨上呐喊宣泄。所以,往往是国富民安时,画面一派富丽堂皇或闲情逸致;时局动荡时艺术则呈现出一片苍凉或求新求变的态势每一次时局的变迁、每一次改朝换代、每一次民族大融合,或分崩离析、或大一统,艺术都随之变化:或磅礴,或精致,或森严,或简括......这些分析和论断,无疑是道出了文化艺术与社会背景的密切关系,挖掘出了文化艺术的基调与风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从而也使她体会到:从事美术史研究的轻松淡远的内核应该是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简介:贺疆,女,祖籍河北。美术史论家、作家、艺术策展人。树一家之言:创后未来主义和后水墨两大理论,填补了美术史空白。后未来主义为中国艺术走向提出宏观架构 ; 后水墨理论为中国当代水墨做划时代的书写,为中国水墨发展方向提供可参考方案,并鲜明提出殖民水墨和后水墨两个学术概念。 开散文化评论先河,文笔清新优美又不失犀利,兼具传统文化之美。著有《批评的人生批评家素描》《对面》《记得那年同坐》《依旧西窗月》 《今朝风日好》《禅茶问道》等。策划主持《后未来主义》和《后水墨时代》等系列学术主题展,并策划主持有大中型群展及个展。

贺疆把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的发展史,从哲理角度划分为:文字初始之前绘画的被动抽象;绘画成熟过程中的具象;和重归于意境表达的主动抽象三个阶段。这在书画演进过程阶段上的准确定位,客观也上符合了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历史走向。

贺疆在论及魏晋隋唐的画风时说:魏晋南北朝漫长割据混乱的局面,人物以佛教题材为多,仕女图在这一时期,多秀骨清相,薄衣广袖。随着隋唐的统一而稳定下来。疆域辽阔,民富国强的盛唐气象,这一时期的仕女图的气质多富丽堂皇,笔法精工重彩。在谈到南宋山水画时则出现了残山剩水马一角的画风。明晰的揭示出书画风格和基调的形成,跟时代的政治、经济的社会大背景,是亦步亦趋的从属关系。

大凡欣赏名字名画,多是人云亦云,一个好字了得。就连本人,可谓是一生喜爱书画,但面对佳品名作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贺疆《记得那年同坐》一书却是在授人以渔,教你如何赏画品鉴。读之,如图一副画作,在模糊游离的初稿上得以定型落墨,鲜明活泛起来,确乎是受益匪浅。

贺疆在解析唐代王维《雪溪图》时说道:那远离尘世的寂和空是那般的动人。背山临水的亭阁,有人就有了生机;一曲小桥架接红尘内外;水平如镜,一舟轻渡,以静托动,以动衬静;白山与黑水,萧疏与侘寂,;近景、中景、远景的白黑白的节奏感,黑色的水上一叶小舟篷顶上的白雪,给这种呼应节奏营造出笔断意连之感。而远离红尘的出世与隐逸,是画者精神寄寓和心灵归宿,那一曲小桥,一叶扁舟,引渡的是此岸的人与彼岸的心。随着贺疆的解析,使人不知不觉的生出一种空寂、淡远、散疏、飘逸的情愫,宛如置身于画中。

在评析南宋马麟《秉烛夜游图》时写道:远山淡淡,园林庭院,亭阁宛然,长廊低徊,高低错落,海棠隐现,香雾朦胧,动静结合,建筑的谨肃和萦绕的香雾,以及建筑间的长短高低,端严轻盈也张弛有度。典雅的建筑,诗意的氛围,人坐亭内,红烛高烧,听海棠花开,闻香气幽来,何等惬意,何等自在,颇有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之况味。海棠有画中神仙之称,秉烛对坐之人,也自具仙风道骨,和海棠彼此为仙了。还有元人荆浩的《匡庐图》,书圣王羲之书法的《兰亭序》等评析,皆是从具相处谈起,灵妙的抽象出神韵意境,一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滔滔汩汩汪洋恣纵,让人美不胜收。

书中还收录穿插了不少文人的逸情趣事,读来不时让人解颐。如王羲之的鹅好,倪瓒的洁癖,李唐收徒等,无不把读者从高雅清远的文人情思中,拉回到现实中来,让我们看到了书画大师人间烟火的一面。

《记得那年同坐》一书录图百幅,既述史之流变,又品画之幽胜。从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清代黄慎的《捧梅图》;从唐代王维的《雪溪图》到清代王会翚的《秋树昏鸦图》;从五代黄筌的《写生珍禽图》到清代郑板桥的《墨笔竹石图》;从王羲之的书法《兰亭序》到清代王铎的《拟山园帖》,综论了各个历史时期对美术史推进做出显著贡献的画家及不同流派,对他们的用笔技法,染墨特点以及布局风格等,均做出了条理细致的分析,既大笔浓墨,纵横开阖,又工笔细彩,娓娓道来,非大手笔实难如此飒然自如。

《记得那年同坐》《依旧西窗月》《今朝风日好》贺疆著 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

读了《记得那年同坐》一书,深感美术史论之博深,赏评鉴论之广厚,述史品画,非有深厚的文化功底,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敏锐的辨析能力不能胜任。每一帧画作,都要和作者的思想境界相融通,从中觅得作者的创作意向和所表达的角度、方式。进而会得作者画外之意,意外之旨。结合画面的主体及点缀,进行引申升华,一以贯之的解析,才能反应作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展现该书画的艺术魅力。贺疆《记得那年同坐水墨丹青里的中国美术史》一书,可谓是史论远承《史记》之春秋笔法;文字深得渊明、易安之神韵;评析颇具刘勰雕龙之笔风。史论独辟蹊径,辨析烛幽显微,表述形象畅豁,实堪为美术史研究、书画赏鉴和创作的灯塔梯航,愿更多的人能读到这部经典之作。荒言之后,草成数句以志读后感怀:

径继清流向画书, 岂同星腕竞枭卢。

不辞老迈村言陋, 敢为方家鼓与呼。

2019年8月10日于三省斋

编辑:(编辑:Admin)

分享到:
① 都市新闻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请联系站长,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都市新闻网 新闻聚焦 都市头条 理财投资 休闲娱乐 体育健身 购物消费 旅游资讯 科技创新 商业营销 微商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