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红书刚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会加大在数据科学上的投入,为AI的技术开源做出贡献,其实,小红书在别的领域也做了不少贡献,比如新消费。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20条稳定消费预期、提振消费信心的政策措施,包括创新流通发展,培育消费热点等,以促进商业繁荣,激发国内消费潜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意见》中着重提到创新流通发展。在现代商业概念中,流通绝非狭义的指货物流动,也包括信息的流动,很多时候,信息比货物更重要。商品信息的流动,则包含了商品、服务、品牌等信息。
促进流动、促进消费,国货当属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遗憾的是,一直以来,中国有着完备的工业体系与产业链,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技术也在不断提升,但与此同时,中国产品的品牌力偏弱,特别是在消费领域,更是如此。
现在,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中国不但成为世界工厂,也有了自己的强势产品。5G、华为、神舟、高铁,构成中国的新形象。有了这些强势的技术产品提升中国形象,中国的消费型的品牌,就可以在强势产品的带领下崛起。但是,有了强势产品,并不等于消费型品牌就能自动崛起,新国货打造品牌的过程,营销环节非常重要。
新国货由于新,往往意味着小,缺乏实力,在传统渠道被传统品牌占据,营销费用非常昂贵的情况下,借助互联网渠道的颠覆传统营销渠道,就成为新国货在打造品牌过程的必然选择。
在国外,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特斯拉最初只有线上渠道,并无实体店,定位新能源、高科技、奢侈品的形象,再配合马斯克网红的形象,进行线上宣传,通过社交媒体裂变,颠覆了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宣传形式与渠道,成为知名品牌后才建立了线下渠道。在国内也有类似例子,例如小米手机刚入市时,作为行业的新玩家,缺乏线下渠道,也缺乏资金进行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等传统方式的品牌宣传,就直接聚焦于发烧与性价比两个显著特点,在网上进行品牌打造,再加上粉丝群体的社交裂变助力,最终,逆袭了整个手机行业。在国内,最优秀的例子就是小红书,通过用户群体自发的提供优秀的海淘分享笔记,成为了当下用户最爱的生活方式平台。
国内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移动互联网深入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消费形态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交易场所,从线下、电商逐步围绕社交场景出现,消费人群也以兴趣、话题、职业、甚至情感等特征来划分,这又促进了销售的渠道和组织形式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新消费,小红书就属于其中的一员。
现在的互联网中,从销售的渠道和组织角度看,线下和线上的界限在逐渐模糊;媒体与渠道的界限也在融合。另一方面,从打造品牌的需求角度,产品与品牌形象在用户心智中的确立,需要精确的定位、反复的提及、低成本的信任与扩散,以及情感诉求的响应。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正是在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条件下,应运而生。这些平台通过优质内容的精准触达,低成本达成信任、传播、情绪,汇集人气,打造品牌。这也是国货的新消费转变,建立品牌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以小红书平台为例,目前,小红书上有着超过1亿的活跃用户。70% 以上的用户是90后和00后,这个群体是消费的活跃群体,也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消费电子、健身、旅行、美妆等内容。某种程度上,这不但是一个线上分享社会,也是一个线上基于个人体验的博览会。这反过来促进小红书成为更多的消费的决策依据,为国货打造品牌提供了新路径。
成立于2018年的雪糕品牌钟薛高就是典型案例,这一品牌成立仅4个月即获得真格基金、峰瑞投资的天使轮投资。在去年双11促销大战中,用15个小时卖出2万支定价66元的雪糕。钟薛高从品牌创立到成为网红的过程中,4000多篇小红书试吃笔记,带动了成为品牌的传播,这些试吃笔记可能很简单,但却是以亲身的经历、情感所推动的,从而带动亲友种草国货雪糕品牌。小米也不甘落后,上个月,雷军为了宣传小米旗下目标群体为年轻女性的手机cc9,直接在小红书开了个人官方账号。这是一种诉诸个人化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看作对马斯克的一种仿效,也是为了适应小红书这类社区中的信任与情绪,通过更个人化的方式来打造品牌。
小红书为代表的内容社区,随着线下与线上渠道的融合,在国货打造品牌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破解了以往国货品牌价值长期被低估的难题。而此次《意见》也强调要鼓励流通新模式、新机制创新,鼓励企业采用大数据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方式创新业态,为消费升级创造一个基础条件。
但也需要看到的是,小红书这样的成熟分享社区,有非常强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原创内容)性质,这些内容繁杂,也存在虚假的情况,这就要求社区运营者谨慎运营,趋利避害,才能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内容社区而言,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监管要求,小红书也加强自身内容治理的建设。这样,不仅为自己的发展道路除掉绊脚石,也可以更充分发挥社会价值,助力国货新消费。
文/刘远举
编辑:(编辑:Admin)